应用数学和力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经济力学与经济热力学

1.前言

科学是人们关于规律认识的体系,研究是关于现象的解释过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既然都叫“科学”(只是对象不同而言,并无严格之界限,恩格斯曾经明确地指出:绝对的分明和无条件的界限是不存在的),那么许多研究方法应该是相通的、普适的,可叹的是人们人为地给它们贴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标签,这样分类过去虽然有利于各学科分门别类的研究,但今天却大大阻碍了科学方法原理的普遍运用,不利于学科相互渗透和横向联合以及深入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阅读并研究了一些社会科学的资料和专著,总感到缺些什么,综观社会科学研究总的概况,明显看到,除了一些统计方法、定量方法已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外,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许多方法学基本上没有应用于社会科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曾将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贝克尔博士,因为他将经济理论扩展到人类行为的研究。例如:他把经济学中的“供求定律”应用于父母是否生育子女的问题。如果子女能够提早工作,那么养育子女的费用就会减少,这也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多子女大家庭多于城市的主要原因。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农村文化落后,但农民也不自觉地运用了经济规律。如果母亲的时间愈来愈值钱,那么为了养育子女不去工作因而付出的代价就会增加。所以能够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的妇女数越多,每一家庭子女人数就越少,这就是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按照传统观念,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活动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但贝克尔博士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率先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突破,它使经济学得到了新的发展。

贝克尔博士将社会科学中经济原理应用到人类行为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鲍林、海特勒和伦敦等将量子力学应用到化学分子,建立了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化学建的本质;我国科学家李四光将力学应用到地质研究领域,创立了地质力学;拉格朗日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分析力学等等,但这都局限于从社会科学到社会科学或从自然科学到自然科学之研究。笔者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扩展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并取得了许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2.经济力学定律

将物理学中的力学(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等)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中,产生了经济力学、政治力学、心理力学、军事力学、宗教力学、社会力学等等一系列新学科(群),给人们带来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1] [2]。

与自然界里一样,在人类社会中到处存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社会力”的概念,它与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类似的。研究“社会力”的作用规律就形成了社会力学,这是现有文献甚至人们的头脑中还不曾有的新概念。社会力学是一新学科群,用一本专著也难以论述完整。

如同一个系统能量变化与空间位移的比值为牛顿力F = dE/ds的概念一样,F=dE/dt可称为爱因斯坦力,F心 = dE/dp可称为心理力,dp为心理(变化)位移之微分,F = dE/dw可称为社会力,dw为社会制度的变化(位移),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的变化,这时的力可称为政治力或军事力。用这样的微分方程(包括非线性方程)可以建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力学体系,这个大统一力学可为解决当今自然与社会的很多难题提供基础和参考。

这里仅简述经济力学的几个定律,并用简单的代数方程表示,至于其微分方程等其它更复杂形势包括非线性方程及有关的基础、论证、实例就不一一说明了。

经济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式中Δ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程度,m为传统惯性,a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C为比例系数。此公式更完善一点是在左边加上环境力项。

公式(1)告诉我们,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发生改变时,经济以较恒定的速度前进(第一定律)。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力增加时,经济加速前进(第二定律)。

公式(1)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影响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经济腾飞时,比例系数C为负值,就会减慢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需要变革生产关系。

当然环境力项的影响在许多情形下不容忽视。影响较大的罗马俱乐部增长极限的观点也许是对环境力项的过渡宣染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