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和力学
    主页 > 综合新闻 >

二十八宿起源和应用

宿,说文,止也。止,说文,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那二十八宿名字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古人以地面为参考系,将肉眼范围内可观测的天区运动规律,以二十八数来表达。


这里提一句,目前古书的翻译,因为习惯的改变,古语晦涩难懂,几乎都是逐字逐词来解,很多古书的翻译都加入了翻译人的主观见解,解释的面目全非,不止在当代,古人也是这么干的,所以我们翻译古书尽量以说文解字,再结合易学来解,举个例子论语中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这句话的翻译就错了几千年,乃至于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认为是儒家重男轻女,其实这句话是从天体运动规律计算角度来说的,也可以说是历法中置闰难题。

二十八宿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在学术界也争论不休,比如:月亮运行轨迹的“月站”说;土星运行轨迹的“镇星年站”说;太阳运行轨迹的“日站”说;周年内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的“斗柄星座”说;北斗七星调和日月五星的“以齐七政”说等等,这类的来源说众多,不一一举例,也不再阐述。

其实,类似这种学术争论就算再争个一千年也不会有结果的,这就好比我们去猜五千年以前的一个原始人中午吃的是水果还是肉,然后费尽心机的通过考古出土的一些器物来证明结论。我们之前说过,天上有象,地下必有应。以天象立易数规律,只要易数在易理的基础上成立,我们所处的参考系以及观测到的事物,必定都会与之对应规律。就比如二十八宿的起源争论,天区二十八分,日、月、土星、北斗等等都是物象对应的规律,不仅仅是这几个规律,也许以后还会有火星说,金星说,黄道白道说等,你无法以这些对应的规律去推导结论是如何形成,它会放之四海而皆准,易数就是有这个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十八宿源于最早古人观测星体运动,肉眼观测范围内天区的划分规律,然后此规律对应日、月、北斗七星等天体的运动轨迹。而且二十八宿不仅在古代中国有,国外文明通过使用,同样可以推导出这个规律,关于中外易学的发展见文章: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为什么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二十八宿的建立必定源于四象认识之后,而且这种分法属于一种模糊分配,并不精细,其原因也在于古代观测天文的物质条件限制,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天体运动规律的加深,古代天区的划分方法越来越精细。然后要探究概念的起源,我们知道二十八宿肯定先源于天象观测,在古代那种物质简陋的条件下,哪种天象最易于观测?哪种需求是古人最迫切解决的?由于天体也在运动,不同时代看到的星空景象不同,所以古人观测天象的参考物也会随着时代发展,最早的星星(大火星),北斗,日,月等。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们以黄赤道相合的宿数,月舍宿数,对偶宿数综合分析二十八宿的形成年代在公元前5670年前后,实际情况应该大致如此。见文章: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二十八宿的中外之争也很激烈,关于二十八宿有说起源于印度的,有说起源于巴比伦的,还有其它的,这种争论也毫无意义,我们也没必要去争,我们应该有这种文化自信,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必定在全世界范围会出现易学的苗头,但是我们要坚信一点,有且只有中国这种地理位置才能将易学发扬光大,才能造就上万年的文明传承,这不是偶然发生的,是必定会如此的。详情见文章: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为什么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先说易数28的来源,二十八宿是五行表达法,是古人观测地平视运动可见星星在地平上的生死(可见和不可见)情况,五行是阴阳表达法,阴阳是运动表达法,由于地球结构中间略鼓,两极稍扁,可见现象:以天之昏晓观之,日出前半时即晓,日入后半时方昏。以岁之阴阳观之,阳不生于子而生于亥,阴不生于午而生于未。以天之残缺观之,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神话里有女娲补天,共工怒撞不周山,不周者,缺也。由此形成易经里乾坤之策,形成洛书,形成后天八卦,阴阳运动若以易数计,地平上卯至戌数7,阳数7,阴数7,这就是为什么人体三魂七魄的由来,周计14,阴阳数共28,类在人体:任脉数24,督脉数28,天象:地平赤道肉眼观测星宿周内生死之象,这是易数28的来源。

后二十八宿划分四象,用于星区分野,在古代天文学历法中有重要意义,由于观测简单,其不受地理纬度的影响,对古人农忙的时间选择有很大帮助。二十八宿也可用月行度与节气行度来验证。